确诊超3000例!名字拗口,痛感“上头”的基孔肯雅热,应该如何防范?

最近
广东佛山的“基孔肯雅热”
一种由伊蚊传播的传染病
已经引发超3000例病例!
据说一旦中招,
就会出现发热,全身关节痛的着不住的症状

不少网友纷纷表示
这个啥子热,咋以前听都没听说过喃
成都的蚊蚊儿也多得很,得不得着喔
ao一口这么凶,我们该咋个防范?

针对以上问题,小顾携手院感办整理了这份“基孔肯雅热”防控指南,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预防基孔肯雅热。
基孔肯雅热是什么?
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)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,以发热、关节痛/关节炎、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。主要通过白纹伊蚊、埃及伊蚊,也就是花蚊子叮咬传播。人和人接触不会传播,但偶尔会通过母婴、血液传播。


传染源

患者、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,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宿主。
传染途径

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。
传播媒介

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。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,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,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。蚊体内的病毒可存活较长时间,甚至终生带毒。
人群易感性

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。
地理分布

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、东南亚地区、印度洋沿岸及岛屿、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。
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?
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,身体会出现:
01
高烧急袭

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℃甚至40℃以上,体温持续高烧不退,就像身体里有个“小火炉”熊熊燃烧。
02
剧痛缠身

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、关节肿胀,可伴有全身性肌痛,浑身疼得就像被人使了“酷刑”,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,疼到让人走路都打颤,要知道“基孔肯雅”的含义就是“屈曲如被折断”,描绘了患者因剧痛而弯腰的姿态。
03
皮疹显现

高烧数天后,过半患者躯干、四肢的伸展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,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。
这里提醒大家,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热还没有特效药,如果被蚊子叮咬之后出现发热、关节痛等症状,最好立即医院确诊干预,不要硬抗。
如何科学预防?
关键在于驱蚊灭蚊
01
个人防护

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裸露;
使用含避蚊胺、埃卡瑞丁、柠檬桉油等成分的驱蚊液;
睡觉时使用蚊帐,家中安装纱门纱窗;
避开清晨和黄昏蚊虫活跃时间在草地或水体附近逗留。
02
家庭环境整治

每周检查一次积水容器,翻盆倒罐,清理死角;
水培植物每3—5天换水并刷洗容器;
清理花盆底托、废弃瓶罐、水缸应加盖;
阳台、屋顶、天台排水槽要通畅,防止积水;
空调冷凝水及时排净,轮胎打孔或避免露天摆放。
03
室内灭蚊

可使用蚊香、电蚊拍、灭蚊灯等;
杀虫气雾剂使用前关闭门窗,使用后注意通风;
若发现成蚊活动,建议集中灭蚊一次。
04
生病了怎么办?

● 如果出现高烧、关节剧痛等症状,特别是最近被蚊子咬过,要马上去正规医院看病! 不要自己乱吃药!
● 告诉医生你被蚊子咬过的情况和症状。
● 遵照医嘱治疗: 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,治疗主要是休息、多喝水、吃退烧止痛药(医生开的)来缓解症状。
● 特别注意: 发烧时,不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(芬必得等),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(尤其是不能排除登革热时),只吃医生开的退烧止痛药。
● 生病期间更要防蚊,避免被叮咬,防止病毒传给其他人和更多蚊子。
针对基孔肯雅热
顾连禾泰这样做
近期,基孔肯雅热局部高发,为强化防控措施,保障院内医患生命安全,顾连禾泰康复医院高度重视,全面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。
对此,顾连禾泰院感办建立基孔肯雅热监测机制,加强对发热伴出疹、关节痛患者的筛查,并对来自疫情地区或有蚊虫叮咬史的发热患者进行登记报告。同时,联合院内后勤部门定期开展院内灭蚊工作,清除蚊虫孳生地。对门诊、病房、走廊、厕所等区域定期喷洒杀虫剂,确保病房内无蚊。加强垃圾和污水管理,保持环境清洁,减少蚊虫滋生。





通过监测机制与精准消杀相结合,顾连禾泰康复医院将基孔肯雅热预防工作落到了实处,为医患营造安全的诊疗环境。
文章参考:四川日报
-END-

上一篇:高温来了, 空调吹多了,会导致面瘫?真相是.......
下一篇:返回列表